创新视角看舞美 无界思维谋发展 二维码
来源:演艺科技 第九期 一、话无界舞美 展多元理念 舞台美术设计领域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边界呈交错趋势和多领域跨界融合,参会艺术家对主题“无界”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和探讨,拓宽舞台美术的界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国际舞美组织 中国中心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刘杏林说: “跨学科、无界、多学科、交汇等在当下国际艺术和剧场设计领域是热门的关键词,舞美设计所涉及到的学科越来越宽泛,出现了一系列超出人们既定概念和专业认知的现象。 前不久闭幕的布拉格国际舞美展中荷兰国家展,就是一个最新的,当然也许是极端的例子。 但它毕竟代表了最边缘性的探索,并且在世界其他重要的艺术节上广受关注。展览内容是用从整容手术中收集的人体脂肪加工成肥皂,然后转化为艺术。艺术家认为多余的脂肪象征着愧疚,试图把这种带来精神和社会负担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资源。这个涉及人们身体改善过程的回收项目,不仅仅在于废物的开发利用,而且可以向社会传达一种象征性的精神信息,那就是展厅墙壁上醒目的字体:“把痛苦洗掉”展览空间类似一个肥皂商店或美容诊所,一种忏悔和持续性愧疚循环系统,也是一种交互式表演装置。其中一层橱窗陈列着装有脂肪提取样本的塑料袋,有专门人员为观众解说和试用肥皂洗手。二层放映室的影片,记录了利用回收人体脂肪制作肥皂的详细过程。其中包括,与整形外科医生和美容机构的合作、解决相关当事人的权益,通过卫生鉴定和高温消毒、制定与肥皂品质和功能相关的配方、必要的伦理和法律方面的咨询和帮助。所有这些,使得上述创作的涉及范围,显然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艺术家关注的学科界限。 这样的例子不单是牵扯到戏剧门类之间的划分、艺术学科的划分,更涉及到其它如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和化学等学科。这种趋势也挑战者我们对戏剧和舞台美术的既定认识和传统舞台美术专业教育,对应着我们这次展览关于“无界”的主题。作为舞台设计师,有必要充实自身知识结构,从而对 上述一类现象有所思考,或者解开类似困惑从中得道启示,也许对于未来舞美发展会更有意义。 北京人艺导演、剧作家李六乙 从“无界”展览中,欣喜地看到当今舞台的面貌。当代艺术家、当代舞台美术艺术家非常严肃、自觉地尊重传统、学习传统、舞台艺术家的感知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而又不失当代精神与思考,使作品具有当代性、无界性、跨越性。从戏剧的发展来看,舞台美术是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次喜剧的重大变化,都是从舞台美术开始的。舞台美术给予导演真实、理解的空间,作为导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是要懂得空间,要跨专业角色学习舞台美术,以激发更多的灵感,更有利于理解舞台和空间,从而创造更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 “无界”实际上是对传统舞美界限的一种打开。“无界”可以看做是一种开放式的策展方案。展览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是简单的剧照加模型的形式。要突破传统的展览形式的传统认知的界限。千人千面,这是舞美人对于专业边界的的新的认识。希望舞美设计师和观众都将扩大对专业边界认识程度。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刘元声 “界”是境界,无界既无境界,是随心所欲,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德最高境界。以“无界”为主题的这次邀请展,很有价值,对推动舞台美术学术很研究,很有意义。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戴延年 “无界”是对参展舞美艺术家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于精神状态、创作思维状态,还是跨界状态。无界是对构成一场戏剧的的各个专业(导演、演员、舞台机械等新技术)之间界限的打破。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季乔 “无界”更多的是关乎于自我心界。 剧场表演和展览表达,它们都是存在的一种表征,虽然展览的装置的述诉着“冒险”德行为,然而这种无以复制的空间恰恰是戏剧与社会的“无界”的微妙平衡,甚至是对表演的重新思考。 留德青年舞美设计胡艳军 不把“界”单纯框成舞台美术的界限。追求无界也是寻求边界。所有的艺术形式和技术都是相关的,艺术相关元素包括舞台、空间、剧场,边界在哪里?眼之所见、耳之所听。在当今社会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上海舞台美术家学会理事王欢 对于“无界”的概念,可以看作是没有边界、可以出格。即便是同行之间的交流,也都可以不在一定范围内。“无界”也可以指不同专业的人员在舞台完成上的角色的转变。如舞美设计出身做导演,或者是导演做舞美,这都是打破界限,都是艺术的交流。传承非常重要,有益于舞美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申奥 “无界”是一个更为哲学的概念,狭义来看,无界与现在的社会变革的状态(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爆发等)紧密相关。在变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四是打破边界、打破固有的限制,需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界”既是专业领域、知识范畴的边界,也是传统固有的东西。作为舞美人,不要颠覆传统,而是要继承传统、打破边界。现在我们谈论的“无界”,也是艺术家面对艺术、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颠覆禁锢,打破边界,重塑认知的一种观念。它需要艺术家涉猎更广泛,心态更包容,视角更独特。 二、谈“无界”展览 思舞美走向 参会艺术家就展览本身的形式、意义展开讨论。展览因时而异,是艺术家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舞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是观众与设计师之间互动的形式,开放式展览对于中 国舞美人才成长、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策展人、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高广建 “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始于2011年,每四年一届。从2015年第二届开始,设立展览主题“状态”,本届我们选择的是“无界”,主题的设立是根据每个时期国内外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及对专业自身的认知来确定。无论策展主题“状态”,还是“无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解读这个主题定义。无界”是开放的,意在打破不同职业、行业之间的界限,将导演、舞美、灯光、服装、多媒体设计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同一展览中,跨学科、跨领域,多元融合打破边界。“无界”主题,也含有对展览形式、展品自身内容更自由、更积极、更深度的认识和表达,拓宽对舞台美术领域的传统见解。此次展览在保持老中青不同年龄段艺术家参展的基础上,更趋年轻化,参展形式亦无规定,在相对平等有限的物理空间中,打造一个精神上同样“无界”的平台。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严文龙 中国舞美设计正在做有价值的东西,但就艺术来说,无用的、无价值的东西也许才是真正的艺术,中国舞美仍需发展。把原来没有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或者说变成观众觉得很有用的东西,这是展览的意义我这次参展的四川话版《茶馆》,舞美设计有很多想法、想要突破很多问题,所以做了一些跟老版演出很不一样的做法。但事实上很多的界”,还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如果在未来更多人来设计、创作《茶馆》能真正做到无界,舞美设计还有一万多种可能性。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 参与展览是舞美设计师对自己创作思维的重新梳理,对自己状态的再次调整。观众观看演出是亲近设计师和舞台的过程,特别是与设计师交流后,会对演出、舞台和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有全方面的、更加立体的了解。展览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设计师,是设计师在舞台之外与观众交流。展览和演出是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打破所有的界限去了解设计师,这突破了设计师和观众的“界”。 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马连庆 展览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它是已经脱离具体的戏剧演出的一种方式,将戏剧中某一主题或元素提炼出来,并对其开新的想象。这种陈列方式可能也有更多语汇表达,但是并不过多地解释表达,更多地是让观众去思考,这也是在思维上的有界和无界的打破。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科栋 “无界”展览具有很大吸引力,刺激艺术家的设计兴趣和创作灵感。中国需要高端的展示平台,需要让年轻的艺术家有更高的目标,在这个行业中更加努力。展览本身的不确定性让每位参展艺术家更加不敢放松,本“无界”展览是一次规模庞大、集中国内顶尖舞美艺术家、展现个人气质与思考的舞美展览。希望此展可以延续下去,为舞美行业人员提供一个交流 学习的平台。 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胡佐 将舞美艺术家的展品和四年以来的个人的创作成果有机融合在一起会更有意义。在本届展览中,我根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道具—架子,来进行创作,将宣纸一层层地叠加,这是一个新的创作过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设计者的创作经历相结合。在四年前的展览会上,我曾提出开放、多样、创造作为关键词,在今天仍然适用,这更是当代世界舞美发展的整体态势。 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讲师沈力 在信息越来越多、传播更加迅速广泛的今天,一个舞美专业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比从前数量多、方式多、来源多,因此,选择范围也就更广。所以作为舞美艺术家,面临众多展示形式时应更多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善于发挥的、让自己做得更开心的、愿意去接受的项目,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放和活跃
策展人高广健老师对记者强调展览的初衷:舞美邀请展作为一个平台,价值超越个体作品本身。一个作品往往只是在一个剧场中和一部分观众去分享,而展览是把全国优秀的舞台艺术家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交流和展示,带给参观者别样的感受与思考。此次展览的交流中,艺术家们结合国内外舞台美术的发展状况,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分享理念,开拓视野,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创作。同时,借助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这一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舞美行业发展状况,发现年轻舞台美术家的创作才华。所以,策划一个展览远比单纯地完成个剧目的创作更有价值和意义。据悉,未来,“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将继续伴随中国舞台美术事业进程,发挥国家大剧院最高表演艺术殿堂的品牌号召力,促进国内外舞台美术设计师交流,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推动中国舞台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